公告: 关于复核国家精品课程网址的通知 | 关于《路面工程技术》课程上网公示的通知 | 关于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公示的通知 |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
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1-02-26
日期:2010-12-15 作者:高慧君 来源:《职业技术》

【摘要】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通信科技的迅猛发展使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呈现出了信息时代的特点——科技化、全球化、共享化。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国际资源以更好地促进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进程已成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发展的热点问题,阅读本文有利于加深对我校课程创新工作的理解。

【关键词】开放课程

      广义的开放教育资源指在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前提下,向社会免费开放的以教育应用为主要目的的资源总和。狭义的开放教育资源指“通过信息通过技术提供开放的教育资源,供特定用户非商业用途的咨询、改编、应用”的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包括学习资源、支持教师的资源和质量保证的资源三部分,开放课程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一种形式。
      现在有很多国家在大学间或国家范围内成立了开放课程协作联盟,实施开放课程的共建共享项目,如日本的开放课程同盟、巴黎高科OCW(Open Course Ware)项目、Sakai项目等。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合理性、课程资源数量有限,学生自由选择空间小等。
      我国高校在借鉴国际高等教育课程时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版权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启动OCW项目之前,教授们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保留版权问题”。开放对资源提供者来说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著作权,对资源获取者来说也不意味着免费获取。在我国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版权保护是一个敏感问题,版权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精品课程项目深入发展、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更新和广泛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程质量问题。课程资源的质量是课程能否得以推广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课程中发布的知识是否客观、准确,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及时更新,翻译的课程是否符合原创者的意图,是否有利于我国相关教育学科发展等等,都关系到课程资源的质量问题。在借鉴精品课程或国外优秀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情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与建设课程。
      第三,教育经费与教育技术实现问题。除了教师、志愿者愿意提供无偿劳动外,让活动的参与者得到必要的劳动补偿,信息设备能够得以正常运转,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得以开展,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目前大部分开放课程共享项目都由基金会或政府组织资金支持,但都有年限限制,一些项目要由自己筹集经费,一些项目通过建立学校间或区域间的协作联盟降低成本,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如何不断筹集到资金支持,是我国课程建设工作能够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世界各国平台之间兼容性差、技术实现难度高成为影响课程资源建设交流、利用和推广的主要问题。网络资源是共享课程的重要载体,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教学资料上网的技术实现与否,也是影响其对此项工作投入程度和热情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对我国高校的课程建设有几点启示:
      第一,培养课程开放建设的理念。课程开放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国许多大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共意识”,比如校外人员去高校听课困难、极少有学校向社会公众开放自己的课程(临沂师范学院已经向社会开放一定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高等教育属于稀缺资源,学校的公益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制约了“共享”的进程。在课程作业设置方面,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显得更加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启发性,加强我国的课程资源建设工作,需要我们在很多地方引进开放课程建设的理念。
      第二,加强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辅射推广作用。其建设理念是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以优势学科带动普通学科发展。
      第三,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合理化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体现每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国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组合课程以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学生需求。应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课程体系。在拓展专业层次,扩大专业覆盖面的基础之上,打破专业选修课限定,增加选修课,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我国的高校教育还要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来考虑课程建设问题。课程变更相对于专业变更来说更快捷方便。要解决专业变更缓慢所带来的不适应性,在课程建设上打破学科制约,在课程命名和内容选择上更倾向于现实问题的反映与解决。任课教师要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现实。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建设。建立教师职业培训机制已成为现在的当务之急。除各校普遍开展的新教师入校时的校情通报、规章制度宣传等活动外,一些高校实行的新教师进校最初半年集中见习培训、通过一系理教师基本功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的办法值得推广。“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在评聘教授、副教授岗位时,将课程建设水平作为一项指标,从制度上为课程建设提供保证,使课程建设工作的成绩和教师工作量挂钩,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课程建设能力。

  • 客服热线:0571-86878038转1号线  技术支持:0571-86878038转3号线   传真:0571-86877557  国家ICP备案:浙ICP备09065569号
  • E-mail:wjxit@126.com   地址:杭州下沙6号大街之江铭楼12层(开发区管委会后面)